【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广东以高质量发展牵引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年。广东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主题教育总要求,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着力在“谋空间、强保障、守红线、优生态、夯基础、添活力”上下功夫,实现资源要素应保尽保、生态保护严实有力、资源惠民有为有效。
这一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各级党组织在厅党组坚强领导下,创新开展“卓粤·自然”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全力推进“国土空间善治”“保耕地守红线”“资源要素保障提升”等11项“卓粤·自然”示范工程,久久为功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澳门精准免费全年资料。为此,广东自然资源特别策划推出【卓粤·自然 这一年】专栏,回顾2023年11项“卓粤·自然”示范工程取得的亮点业绩。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卓粤·自然”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11项示范工程之一——保耕地守红线工程。通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科学调整优化耕地布局,建立健全补偿激励机制,严格落实耕地“双平衡”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积极探索耕地保护广东路径,耕地网格化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耕地保护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一、主要做法措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耕地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阳江三亩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并对南方省份强调“南方自己的责任田,自己还是要保”。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基层治理机制,全力守好“南方自己的责任田”,省自然资源厅积极作为,深入开展“卓粤·自然”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保耕地守红线”示范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耕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持续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以有力举措践行省委“1310”具体部署中关于“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奋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等战略要求。
(一)突出党建引领,深化以学促干
一是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是主动承担厅主题教育“耕地保护监督工作机制”专项整治和“补充耕地指标交易领域有关案例”剖析调研任务,以加快建立“田长制”为抓手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并将全面推行“田长制”纳入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承接落实问题清单,以党建引领推动全省各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三是组织党员干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充分运用支部“理论学习角”落实支部研学和党员自学联动机制,深入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不断夯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基础。
(二)以专项行动为措施抓手,以示范项目为重点突破,结合“找差距补短板、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保耕地守红线”示范工程
一是紧盯关键环节,聚焦重点问题,研究制定《“保耕地守红线”专项行动方案》,以专项行动为措施抓手,系统推进示范工程。二是深化上下联动,突出亮点打造示范项目,在全省选取了广州市南沙区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编制、佛山市南海区耕地恢复、田长制及耕地集中连片整治、东莞市25.8万亩耕地保护集聚区划定、江门市耕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4个项目,加强督促指导与政策支持,以示范项目为重点突破,推动示范工程见行见效。三是扎实开展2023年“找差距补短板、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对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中央和省重大战略部署,对标耕地保护领域的“全国第一”和先进典型,深入找差距,积极补短板,研究制定《2023年“找差距补短板、党建引领耕地保护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整改工作方案》,明确责任措施、整改时限、任务分工,建立健全定期调度、联席会议、信息公开、巡查检查、联合执法、工作通报等工作机制,狠抓问题整改落实。
(三)坚持高位推动,在全国范围内较早从省委省政府层面推动建立“田长制”,压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
一是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开展田长制先行县建设和综合评价工作,在体系构建、系统运用、网格划分等方面先行先试、引领示范,并及时对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成效显著的地区予以通报表扬和激励。二是牵头起草的《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于2023年9月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实施,并同步制定省级田长制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及巡查检查、综合评价等配套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省、市、县、乡(镇)、村和村小组“5+1”的“人防”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三是开发升级全省统一的“田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和巡田APP,在“粤省事”平台开设面向公众的耕地信息查询小程序,首次实现普通民众自由查询耕地信息功能,建立起田长制“一巡一管一服务”综合调度平台;同时制定物联感知能力建设等工作指引,鼓励各地在耕地集中分布、铁塔资源丰富、容易被违法违规占用的区域建设高空视频探头以及数据处理所需的服务器、网络等硬件设备,逐步构建以卫星遥感为基础,高空视频探头监控、无人机巡检等多种手段为补充的田长制“技防”监测体系。四是开展“全面建立田长制,压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主题教育大调研,深入21个先行县开展全覆盖督导调研,并先后赴湖南、浙江、福建、四川、黑龙江等10个省份学习调研,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为全面实行“田长制”奠定基础。五是召开全省耕地保护重点工作督办暨“田长制”工作部署会,印发《关于做好全面推行田长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工作任务和各级各部门分工,并联合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广州市增城区举办广东省田长制现场推进活动,加快推动田长制在全省各地落地实施。
(四)组织编制耕地保护年度计划,严格落实耕地“双平衡”,在全国率先组织编制省级耕地保护专项规划,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综合型激励机制
一是印发《广东省2023年度垦造水田、补充耕地和恢复耕地计划》,向各地级以上市正式下达垦造水田5万亩、补充耕地1万亩、恢复耕地20万亩的年度计划,推动各地严格落实耕地“双平衡”制度。二是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相关工作,会同省整治中心在全国率先组织各地级以上市编制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部署开展耕地集中整治、耕地布局优化、盐渍化治理、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耕地保护制度创新等五大专项行动,划定省、市、县三级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并确定重点工程,带动全省耕地集中连片整治。三是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起草形成《关于建立健全广东省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创新建立普惠性补偿、考核性奖励、跨区域补偿“三合一”的综合型激励补偿机制。
(五)积极主动作为,组织开展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及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
一是组织各地按照“总体稳定、局部处置”的原则,全面查清“三区三线”成果启用前因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形成的非耕地以及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少量已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的土地,召开全省工作会议,并会同省技术中心组织对各地上报的核实处置成果进行技术审查,确保按要求将全省数据成果全部上报自然资源部审核。二是组织开展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在2019年以来已开展的历史不实补充耕地核查整改和补充耕地指标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基础上,我省已在国家对18个省份进行耕地占补平衡专项审计指出问题之前基本自查自纠完成整改。今年7月,以全国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为契机,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制定印发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组,召开全省工作推进会,认真组织各地全面清查、深入纠治突出问题,每周上报核查情况,确保补充耕地指标真实可靠澳门2021彩精准资料。
(六)强化统筹协调,推动构建耕地保护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一是联合厅调查处持续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常态化监测和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及时将耕地“非粮化”监测监管结果、国土变更调查“未耕种”耕地图斑、垦造水田等数据与农业农村部门共享,并积极配合其督促指导各地组织落实耕地“非粮化”整改。二是针对部占补平衡系统升级后存在的项目报备难问题,成立省级工作专班,制定具体衔接流程和工作指引,组织各地到测绘院集中办公,全力加快水田指标报备。三是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印发了开展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草皮及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超标准建设廊道绿化问题摸排整治专项行动相关文件共计8份,深入推进专项行动取得实际成效。四是配合厅规划处协助省农业农村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衔接,并由厅分管领导带队赴省农业农村厅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耕地“非粮化”、部分耕地质量堪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细碎化等问题。
(七)突出奖优罚劣,从严从实开展耕地保护考核,落实发现问题整改
一是在全省范围内通报2021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对排名靠前的地市给予用地计划指标和资金奖励,并按要求将考核结果报送有关部门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二是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协助省发展改革委完成省级与各地市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工作,制定印发考核方案,组织开展省对21个地市2022年度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三是及时对“十三五”和2022年度试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形成考核情况报告和整改方案(代拟稿)报送省政府。四是按照考核评分标准对全省耕地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排查,分析研判2023年考核得分情况,制定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2023年度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迎检工作方案》,全力做好迎检准备。
(八)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耕地保护浓厚氛围
深入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宣传工作方案,在厅公众号开设“耕地保护在行动”“建立田长制,共守责任田”等多个专栏,2023年累计推送55篇耕地保护工作动态;在《中国土地》、《学习强国》、中国自然资源报、南方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刊发全省各地耕地保护工作成效。邀请基层耕地保护主体录制“我为耕地保护代言”系列短视频10辑,拍摄耕地保护公益广告并在广东卫视等省级电视频道播出共计30次,录制田长制宣传口号在广东电台新闻频道播出共计40次。制定田长制信息公示标志牌畅通耕地信息公开渠道,批量印制耕地保护宣传海报、宣传手册等广泛用于线下宣传活动,指导省耕保协会开展面向公众的耕地认保、政策宣讲等系列活动,牵头组织8个支部共赴梅州五华开展主题党日暨耕地保护专题调研活动,并组织开展垦造水田典型案例评选和全省耕地保护工作表彰活动,推动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二、工作成效
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彻底甩掉了耕地占补平衡的历史欠账包袱,实现了耕地保护从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耕地由连续多年净流出向净流入、水田指标从十分紧缺向相对宽松、全省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连年下降“四个重要转变”,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得到进一步压实,耕地保护监督制度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社会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意识有明显提高。
(一)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耕地保护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通过召开全省耕地保护重点工作督办及“卓粤·自然”“保耕地守红线”示范工程动员会议并开展分片督导,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梳理汇编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下发全省耕保一线,促使各地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大耕地保护工作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开展线下宣传活动,组织开展耕地保护领域评优评先活动,制定田长制信息公示标志牌、开设面向公众的耕地信息查询小程序畅通耕地信息公开渠道,在全社会营造耕地保护浓厚氛围,社会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意识有明显提高。
(二)全面构建起“5+1”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和“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督管理机制
通过推动省级“田长制”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开展“田长制”先行县建设及综合评价工作,建立全省统一的田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和巡田软件,全面构筑起省、市、县、镇、村和村小组“5+1”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和“人防+技防”结合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督管理机制,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得到进一步压实,耕地网格化监督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并以“田长制”为抓手统筹做好耕地保护各项工作,有效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一年来,全省21个先行县全部完成耕地网格划分、田长信息填报及数据上线工作,合理划分耕地保护责任网格22万个,设立各级田长33799名,其中县级田长54名、镇级田长792名、村级田长6834名以及网格田长26130名,涌现出“万人巡田”“送图入村”“田长+检察长”、积分激励、有奖举报等基层创新做法,对有效遏制“非农化”“非粮化”,提升全民对耕地保护的关注度成效明显,为田长制全面落地实施积累了丰富经验。
(三)有效落实耕地“双平衡”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全面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自查自纠,提前超额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
一是通过及时制定并分解下达耕地保护年度计划,为我省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实现年度进出平衡提供了坚实保障。2023年全省完成垦造水田5.3万亩,提前超额完成2023年度垦造水田以及2021-2023年新一轮垦造水田任务,并通过指标交易为省财政贡献收入20.5亿元,有力保障了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2023年全省完成补充耕地1.2万亩,流入耕地36.7万亩,提前超额完成2023年度任务,实现了年度耕地进出平衡及连续三年耕地净流入。二是组织全省各地共核实处置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图斑24万亩,并多补划永久基本农田26.4万亩,提前并超额完成了部下达核实处置任务。组织对各地上报的核实处置成果进行技术审查,全省涉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115个县(市、区)数据成果已按要求全部上报自然资源部审核。
(四)多措并举,推动耕地保护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通过组织编制全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划定省、市、县三级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并确定重点工程,引导各地集中连片恢复耕地,调整优化耕地布局,耕地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澳门独家精准资料网。二是通过制定《关于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创新建立普惠性补偿、考核性奖励、跨区域补偿“三合一”的综合型激励补偿机制,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提高基层政府和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三是通过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耕保、调查等业务工作衔接机制,理顺补充耕地日常变更及项目报备等重点工作,加快推动水田指标报备,2023年全省报备入库形成水田指标3万亩,成功推动茂名等重点地市水田指标库由负转正。通过主动与省农业农村厅沟通,进一步明确了两部门工作衔接机制及耕地“非粮化”治理的职责分工,并率先统一工作底图,推动构建耕地保护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三、典型案例
为及时总结田长制先行县建设经验,加快推动田长制全面落地实施,省自然资源厅在前期田长制主题教育大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田长制先行县综合评价。各地党委、政府积极拥护建立田长制,对耕地保护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纷纷出台政策制度,提升全民耕地关注度成效明显。特别是广州市增城区、梅州市蕉岭县、阳江市阳西县、茂名市高州市等地在综合评价中排名靠前,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广州市增城区
主动对接区委组织部门,联合印发《增城区巡田服务活动工作方案》,充分发挥调动党员干部在耕地保护工作中的先锋带头作用。由区田长办、检察院联合签订《关于建立“田长+检察长”联动协作机制 织密增城耕地“保护网”的意见》并开展“双方互聘”,建立“田长+检察长”协助机制。组织开展田长制启动仪式、田长培训会、“万人巡田”志愿活动等宣传活动。
(二)梅州市蕉岭县
结合镇干部挂点片区,划定巡田网格,由镇干部和村干部共同担任网格田长,实施“双田长”巡田,并借助梅州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我在蕉岭当“田长”》栏目,组织多种形式新颖的宣传活动。
(三)阳江市阳西县
2022年已建立田长制,是全省第一个开展田长制建设的县。率先完成网格划分和优化工作,优化后的网格责任范围清晰。落实基层田长工作补贴,深入每个镇、村广泛开展政策宣讲,宣传工作扎实,群众参与度高。
(四)茂名市高州市
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进,印发田长制实施方案,建设“智慧耕保”监管系统,在耕地集中地区设置高空视频探头并实现与省田长制管理系统贯通,广泛开展政策宣讲。茂名市落实田长制启动资金,率先在全市全面推进田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