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改造后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吸引近5万人慕名而来
探索红色文化赓续新方式
升级后的梅园馆。前来参加实境课堂的党员。梅园新村30号周恩来办公室。升级后的梅园馆。来梅园馆体验“梅园记忆”的青少年。周恩来用过的公文包。重温入党誓词的地方。南京梅园新村,隐于南京闹市。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艰辛曲折、砥砺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南京梅园新村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谈判的重要一站,是中共党史重要的一页,已成为一座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的历史丰碑。
4月26日,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在闭馆近5个月后完成提升改造。在重新对公众开放的一个月后,梅园馆已然以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成为南京最热门的文博场馆之一,吸引全国各地市民纷纷前来,重返历史现场,倾听历史回响。
赓续传承红色血脉,这一个月内,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如何创新红色文化的全新打开方式?这一个月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梅园馆重开
全国打卡南京红色基因库
早上九点,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门口就已有市民与游客走入馆内。这络绎不绝的人群,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半闭馆。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周恩来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斗争。在这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对加快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座于1978年1月面向公众开放的梅园馆43年后得到了提升改造,焕然一新。从前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党员干部、到重温历史记忆的市民群众以及将课堂放入红色场馆的大中小学生,提升改造之后的梅园馆,吸引着省内外乃至全国各地的市民来到南京,走入馆内。
虽然闭馆仅有5个月的时间,但是为了此次升级改造,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前后准备了两年新澳精准资料免费提供澳门。从邀请专家严谨论证升级改造方案,到细抠每一句讲解词,两年间馆内工作人员反复细致打磨,让梅园馆得以以全新容貌与大众见面。展陈提升后的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作为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在讲解方式、宣教内容等方面,讲好梅园故事,弘扬恩来精神。单单是讲解词,梅园馆就准备三套分级讲解方案:洗礼篇面向党团组织、党团活动,突出红色精神主题、铸牢初心使命信念的党性教育;激励篇针对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团体,陶冶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操;研学篇则更注重专业研学、党史鉴考,探究红色革命史实。“蕴含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梅园红’主题特色讲解宣教,从单纯讲历史,到融入细节故事、展现史观,深度提炼馆藏革命文物蕴含的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高尚的品格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革命精神。”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馆长沈浩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大家能在了解学习历史之后,能带着体会、触动回去。”
于是,从国家级到省市级诸多团体纷纷前来参观调研学习,从省内的盐城到省外的山东、新疆,恢复开馆一个月以来,梅园馆日参观量超过2000人次,团队近600批次,接待参观人数超过4.5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500余次。虽然为恢复开馆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是大量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除了带来重温红色历史、学习革命精神的热情外,也带给了讲解员们巨大的工作量。几乎一月无休的讲解员们,接连累倒,但经过短暂调整又迅速回归岗位。“每周二到周日的时间我们都要进行讲解工作,周一闭馆期间,我们就来到馆内进行培训。”95后的讲解员马悦妍告诉记者,平均每位讲解员每天至少要讲解服务四五次,而一场讲解时长达1小时左右,“每一次讲解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认识与学习。”
深挖革命文物
见证惊心动魄的峥嵘岁月
一张张照片永久定格针锋相对的瞬间,一件件文物无声讲述风云变幻的历史。改造提升后的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里,周恩来、廖承志等中共代表团成员的户口卡,周恩来的棕色小牛皮箱和西服上衣,邓颖超的丝巾,董必武的刮胡刀具……300多件(套)珍贵文物、文献档案、历史照片及珍贵历史影像资料,为观众讲述了生动而鲜活的“梅园往事”。“现有藏品以国共南京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成员在梅园新村居住时使用的生活用品、阅读的书籍和出版的报刊以及相关文献、书画为主,其中一级革命文物24件澳门论坛精准六肖资料。”马悦妍告诉记者。 红色党史篇;
它们见证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峥嵘岁月。一辆黑色小轿车,在当年险恶环境下,曾载着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多次赶赴谈判地点,拜访民主人士、护送地下党员到安全地带。周恩来等甚至还在车中秘密会见过重要人物,可谓代表团的移动“会客室”。而电台是国共南京谈判期同,中共代表团始终与延安保持着通畅电波通讯联系必不可少的设备。“当时代表团有一部公开的B-610型大电台,在国民党那里备过案,是代表团的主要通讯工具。每当电台与党中央通报时,特务监视站就窃听我们的电台信号,妄图从电波中截获我党的重要情报,有时还用电波干扰,不让电台顺利工作。为了保证与延安党中央的联系不中断,电讯室的同志就经常采取改变频率的办法,使特务无法窃听,并把密码分为一般性和核心性两种,有时故意用明码发一些报纸上的消息,使特务们抄收后空欢喜一场。代表团驻地的周围有许多特务监视站,工作人员随时受到敌人的监视。为了防止特务监听,中共代表团将这个小型的秘密电台放置在壁橱间。”在每一场讲解中,这是马悦妍必说的文物之一。
同样,这批红色文物也记录下一代共产党人在革命中勤俭艰苦的生活,其中更有一些曾经深藏文物库房中,此次也首次与大众见面澳门精准资料期期精准。一顶灰色盔式考克礼帽曾出现在许多照片中,这是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戴过的礼帽。不少书籍都曾描述了当年周恩来将这顶礼帽送给毛泽东戴的细节:在去重庆前,毛泽东换上了一件崭新的衬衫和灰蓝色中山装以及一双锃亮的黑皮鞋。对这套“洋气”的装备略不适应的毛泽东,还曾与周恩来讨论过这套服饰。之后,周恩来觉得主席新换上来的俄式礼帽小了一点儿,便把自己的一顶盔式礼帽拿给毛泽东戴。来到南京进行南京谈判,周恩来也戴了这顶帽子。在周恩来去世以后,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将这顶帽子捐赠给了中共代表团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
“此外,还有一床不起眼的被子也是第一次展出。”马悦妍告诉记者,这床绿色蚕丝套的棉被是周恩来在1946年至1958年期间一直使用的,“十多年来尽管这床棉被已经脱色,绿色色泽也早已泛白,但是依旧没有换掉。”此外,一只从1936年去西安处理“西安事变”时一直跟随周恩来的皮箱也在展厅之中。之后,周恩来为国共合作抗战,到重庆谈判十年,再到南京继续与国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这只棕色皮箱始终伴随着他的主人经历风风雨雨,也见证了国共南京谈判的艰辛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仍然使用着这只皮箱,皮箱的边角已经磨损,一只搭扣也坏了,工作人员几次要为他再买一个新的,但周恩来一直没有同意,还继续使用了很多年。
除了文物,梅园馆展陈还增加了三段史料视频,不仅丰富了讲解服务手段,更依托梅园精神史料展、周恩来图书馆、周恩来精神研究会三大平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串点成线,让大众寓教于景。
采访中记者获悉,为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接下来梅园馆还将展开口述史征集整理,“红色文物文化需要抢救性保护,但更需要预防性保护,以更加丰富的口述史以及影像资料,将让宝贵的红色基因保护得更长久。”沈浩说。
走进来送出去
党史教育沉浸课堂与历史对话
重温红色记忆、踏寻红色足迹。如今的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更是一个党性教育的实境大课堂。全面恢复开馆前后,梅园馆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走入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馆庭院,周恩来的全身铜像展现在眼前。这门“梅园红”党史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实境课堂,就从这座高3.2米的铜像开始。走进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馆展厅,每一位党员都可以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铜像缅怀、誓词重温、展厅微党课、旧址寻访、梅园讲坛,五部分组成的实境课堂,凸显红色文化学习教育的庄重感、仪式感,增强观众的参与度、互动性,为各级党组织、党员观众提供沉浸式的“初心、使命、信念”淬炼和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洗礼。而这门沉浸式的实境课堂,已经悄然在南京走红,诸多党员前来预约,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恢复开放的纪念馆,更进一步加强了馆内讲解及红色文化学习教育、社教活动内容形式和秩序的提升与优化。”沈浩告诉记者,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挖掘、弘扬、传承周恩来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风范,让红色文化滋养心灵,梅园馆全面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守护红色基因献礼建党百年”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百日公益行动、“红色少年诵读红色经典”、“行走南京·礼赞百年”万人红色健步走活动暨2021南京网友节开幕式活动等十余场大型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相继在馆内举行,各级党组织、党员观众通过沉浸观览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接受精神洗礼。“梅园红”社教活动则深入挖掘国共谈判的历史史料,讲好史实背后的故事,主动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增强知识性、互动性及仪式感。
让大众走进来,同样也让红色文化走出去。通过馆内自身打造的以及与全国各红色场馆合作的文献文物巡展,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将烛照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勇前行的“梅园风范”,传至全国各地。
赓续红色血脉
“梅园记忆”带领青少年重返现场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始终把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坚守的使命与职责。
针对青少年,梅园馆以“周恩来班”创建活动为重点,做好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纪念馆采取馆校挂钩、结对共建的方法,把未成年人教育的阵地拓展到馆外,建设馆校共建平台。此外,馆内以着力打造的“梅园记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不仅获得大中小各年龄阶层学生的喜爱,更于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获得南京首次评选的“南京市博物馆优秀青少年教育示范项目”十佳精品奖。
该项目负责人、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公共服务部副主任陆玉珠告诉记者,围绕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馆里开展了讲述梅园故事、激发爱国情感的“小小报务员”“国旗与少年”“走进天安门”“我是译编员”“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社教课程,“通过青少年社会教育课程再现南京谈判的艰难岁月,让青少年重返历史现场,直观感受到革命前辈坚定的革命意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青少年群体中加强‘四史’教育。” 澳门精准资料大全最新版
课程开展以来,长江路小学、游府西街小学、考棚小学、第五初中、梅园中学等诸多学校的学生,以情境体验社教活动重返历史现场,让学生们爱上这校外的“第二课堂”。
收藏、研究和教育,是博物馆、纪念馆的三大基本功能。通过“梅园记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这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紧跟时代,赓续红色血脉的同时,更加生动地彰显出红色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婕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